2019年校级课题展示
马丹华新时期古老民间艺术校园传承之途径
——“官会响锣”艺术创作探索
本课题属于校级文艺创作展演项目。“官会响锣”是流传在豫东地区尤其是农村的一项民俗活动形式,是以“三眼枪”搭配“锣”进行表演,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历经更迭,演变至今,现成为一种独具豫东风情的汉族舞蹈,同时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例以手持“锣”为道具的民间舞蹈。“官会响锣”极具地方特色,其表演形式有上百种,艺人们常称表演形式为套路,打法有“七点锣”、“九点锣”等,形式有“二郎担山”、“狮子绣球”等。这些套路中有些表现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场景,有些模仿大自然中动、植物的生活习性与面貌,还有些改编自民间故事,其矫健豪放的舞蹈动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。
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特色之一是保护非遗——即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视角,以河南“官会响锣”这一古老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为核心,研究其动作语汇的特点,将民间形态的舞蹈升华为舞台艺术表演形态的舞蹈,使“官会响锣”为更多人所知提供平台,引起社会的关注与保护。研究特色之二是探索民间艺术在专业教育领域传承的途径——即舞蹈创作与教学,“官会响锣”是活态传承艺术,单纯“纸上谈兵”无法实现其传承与发展,因此,本项目将原生鲜活却现将失传的民间舞蹈艺术搬至校园、移进课堂,使从事专业舞蹈学习的学生掌握动律、动态,完成舞蹈作品,树立舞蹈形象,领悟民间文化与人文精神,不仅丰富了学生民间舞蹈形态的视野,更是吸吮到了本土艺术文化的养分,得到“母乳”般的滋养。